《归队》:鲁长山缺席儿子半生,为何铁梁不仅不怨,还积极乐观?
越来越多的人在说原生家庭的伤痕。孩子认为没有被真爱,父母却觉得孩子不感恩。那铁梁的父母给他的生活岂不是更差。环境不安,家庭贫困,日常劳累,父亲缺失,为什么他不仅没有怨恨抑郁,还很积极乐观?
越来越多的人在说原生家庭的伤痕。孩子认为没有被真爱,父母却觉得孩子不感恩。那铁梁的父母给他的生活岂不是更差。环境不安,家庭贫困,日常劳累,父亲缺失,为什么他不仅没有怨恨抑郁,还很积极乐观?
昨晚刷到《归队》预告,胡军演的鲁长山把马粪扒开找玉米粒,我直接愣住——这不是演的,是当年抗联真事。
该剧以东北抗联艰苦抗战14年为背景,将鲜为人知的抗联精神,以多角度叙事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鲁长山在掩护汤德远撤退过程中枪了,直到最后才发现血流不止,这更加坚定了汤德远归队的心情,面对敌人穷追不舍,是大阔枝带领乡亲们来对抗小鬼子,高远虎万富庆成功逃脱,大阔枝出现的那一刻太有魅力了。
“只要打不死,那就打不散!”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一个平凡人在极端环境下用生命践行的信仰。9月22日,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,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北京市广电局共同主办的电视剧《归队》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。
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电视剧《归队》如一声穿越历史硝烟的号角,在观众心中激起千层浪。这部由中央电视台、腾讯视频出品,无止境文化联合出品并承制的热血归途群像剧,自8月25日在CCTV - 8黄金强档和腾讯视频同步上线后,迅速成
9月22日,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,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,首都视听产业协会承办的电视剧《归队》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。
追完《归队》34集大结局,心里堵得慌又有点热血翻涌,这结局太真实了,没有瞎编的圆满,全是战争里的真格儿滋味。“3死3活”的结局,把每个人的命数写得明明白白,有人让人哭破防,有人却看得人牙痒痒。
这部剧的开场,直接用一个让人揪心的场景把观众拉进80多年前的东北抗联岁月: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中,鲁长山弯腰捡起一坨马粪,掰开后挑出未消化的玉米粒放进嘴里。
汤德远的酒楼开业,高云虎前来投靠,实则是想借此机会劝说汤德远重新归队,并暗中打探肖铁林的相关消息。日军全城布控,搜寻抗联人员的踪迹,汤德远的酒楼也成为重点监测对象。
我是嫉恶如仇的人,也是信仰至上的人,对于叛徒、逃兵一向都是不齿的,无论何种理由。
主演胡军,他饰演的排长鲁长山,坚毅又果敢,带着寻找失散战友的使命,开启了一段满是荆棘的征程。这一路串联起7组小人物的故事,他们的命运就像被战争的巨手随意拨弄。地主少爷放下安逸生活,奔赴战场,在枪林弹雨中成长为真正的抗联战士;年轻男女在爱情与家国大义间痛苦挣扎,
“中国的唐诗,就要用中国话念!无论到什么时候,只要我们说的还是中国话,那咱们就是中国人,只要这片土地上,还有一个站着的中国人,这里就不是满洲国!”
看完《归队》大结局,不知道大家什么感受,我反正是被好几个角色的人生命运感动了,被抗联的英勇事迹感动了。
“未惜头颅新故国,甘将热血沃中华。白山黑水除敌寇,笑看旌旗红似花。”这是抗日烈士赵一曼1935年在东北抗日斗争期间创作的诗句,集中体现了她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的献身意志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2025年8月25日电视剧
这部剧虽然已经大结局了,但是内心到现在还是难受的,就像被人重重地捶了一下,整个人都是木木的,很多观众都有这个感觉,这也是这部剧收视率不高的原因。
周围人都在吼,在跳,小驴子抱着高云虎哭得像个傻子。这场仗打得太久了,久到胜利这个词儿听着都有点陌生。可就在这片欢腾里,那个叫铁梁的孩子,鲁长山的儿子,就那么安静地站着。他脸上没什么表情,好像这场胜利跟他没关系,又好像,这场胜利的所有重量,都压在他那条独腿上了。
茫茫雪原上,一支被打散的抗联小队,用生命践行着“只要打不死,那就打不散”的誓言。电视剧《归队》收官了,但它的故事还在延续。
《归队》大结局,田小贵被刘叔、川野用du控制,说出了汤德远和鲁长山在宝局密谈的事。他恍惚间看到了警察,把宝局围了起来。
以1930年代东北抗联“八棵松重聚誓言”为原型的电视剧《归队》,用多线叙事编织出一曲悲壮而温情的英雄史诗。区别于传统抗战剧的“孤胆英雄”模式,该剧以鲁长山带领的抗联小队失散后“向八棵松集结”为主线,串联起雪原求生、劳工营抗争、智斗汉奸等分散线索,在历史真实的底